Quantcast
Channel: 豆腐魚聽自言自語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

【文化CEO狂想記】從溫厚的土地抽長強韌花——復辦賴和營

$
0
0

2009年春天,準備歷史所博士班考試時,接下賴和基金會執行長的工作,之後邊唸書邊以組織者的角色在非企業型文化NGO工作,跟基金會董事長陳萬益老師和董事們承擔基金會的未來,比以前在鍾理和紀念館的專員工作挑戰更大,辛酸點滴倍感心頭。爸爸總會調侃我,是世界上最窮的CEO。許多年輕人對文化工作有興趣,卻沒有機會投入,我是何其有幸。一路跌跌撞撞,執行長工作邁入第五年,該是一一寫下這些經驗的時候了。  

未曾料想,1999年大一寒假擔任高中生台灣文學營總召,在賴和營隊停辦多年後,能在今年夏天,再和伙伴推使營隊再出發。 

七月初,只是以臉書、E-mail宣傳,不到一週,賴和營招生就秒殺額滿(還沒透過講師們的萬人粉絲頁宣傳),還有許多人打來基金會詢問是否還有名額。停辦快十年的賴和營,今年夏天將在台東、都蘭重新出發,其實這個「再出發」不甚順利,還差點胎死腹中。 

基金會從1994年賴和家屬與民間人士發起成立,即舉辦一系列「賴和台灣文學營」,培育青年對台灣社會有歷史縱深、文化視野。1995年開始教師營、1999年開辦高中生營、接續2001年大專生營,幾年下來灑播數千顆立足土地、關懷社會的青年種子,他們成為教師、工程師、業務員、醫師、律師、學者在各領域耕耘,有的還投入學運、社運、文化工作,還有組成鬥鬧熱走唱隊2005年製作《河 賴和音樂專輯》。 

賴和台灣文學營累積青年紮根的豐碩成果,但基金會在2006年停辦所有營隊,一方面是民進黨主政下台灣文學漸學院體制化、教科書本土化,「台灣文學」對年輕一代失去吸引力,營隊招生越漸不足;一方面是基金會財源無法再繼續虧損舉辦營隊。

...繼續閱讀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

Trending Articles